2019年,象州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会精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、精准脱贫、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,统筹推进“六稳”工作。全年经济承压回稳,发展质量稳步提高,人民生活持续改善,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,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一、综合
初步核算,象州县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80.34亿元,同比下降0.5%,其中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.66亿元,增长5.9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.07亿元,下降20.9%,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.61亿元,增长3.1%。三次产业结构为35.7:16.3:48.1。
图1:象州县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(%)
年末全县总人口37.08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0.02万人。自治区统计局初步反馈的全县常住人口30.26万人,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.23万人,城镇化率(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)40.42%,较上年提高0.46个百分点。
象州县2019年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表 | ||||||||
单位:户、人 | ||||||||
填报单位 | 年末总户数(户) | 年 末 总 人 口 | ||||||
合计 | 性 别 | 年 龄 | ||||||
男 | 女 | 0-17岁 | 18-34岁 | 35-59岁 | 60岁及以上 | |||
甲 | 1 | 2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
象州县 | 113610 | 370803 | 195205 | 175598 | 78877 | 83300 | 146635 | 61991 |
注:本表数据来源于市公安局年末人口数。 |
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00人,比上年同期增加329人;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84人;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.4%,低于全国0.2个百分点;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29人,比上年同期增加11人;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99人次,比上年同期减少18人次。
全县私营企业数2131家,从业人员25539人;个体工商户11384个,从业人员25131人。
二、农业
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(按当年价)47.81亿元,同比增长5.9%。其中,农业总产值27.73亿元,增长14.4%;林业总产值6.16亿元,增长6.1%;牧业总产值10.29亿元,下降15.5%;渔业总产值1.34亿元,增长5.7%;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.29亿元,增长5.1%。
初步统计,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96.39万亩,增加0.92万亩,同比增长0.97%。其中,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5.02万亩,同比下降1.8%,粮食平均单产增长0.6%,粮食总产量15.57万吨,下降1.2%。
象州县2019年粮食作物播种情况对比表 | ||||||
单位:亩、吨 | ||||||
指标名称 | 面积 | 产量 | ||||
本期 | 同期 | 增速 | 本期 | 同期 | 增速 | |
一、粮食合计 | 450221 | 458252 | -1.8 | 155675 | 157572 | -1.2 |
(一)谷物合计 | 419891 | 426793 | -1.6 | 151201 | 152863 | -1.1 |
1.稻谷 | 363896 | 369578 | -1.5 | 139090 | 139629 | -0.4 |
早稻 | 186936 | 193341 | -3.3 | 75190 | 76857 | -2.2 |
晚稻 | 176959 | 176237 | 0.4 | 63900 | 62772 | 1.8 |
2.小麦 | 2075 | 2054 | 1.0 | 281 | 286 | -1.9 |
3.玉米 | 28884 | 29291 | -1.4 | 9794 | 10749 | -8.9 |
4.粟(谷子) | 7002 | 7023 | -0.3 | 899 | 937 | -4.1 |
5.高粱 | 3553 | 3644 | -2.5 | 403 | 446 | -9.5 |
6.其他谷物 | 14482 | 15204 | -4.8 | 734 | 816 | -10.0 |
(二)豆类合计 | 12070 | 12578 | -4.0 | 2227 | 2373 | -6.2 |
1.大豆 | 3657 | 3877 | -5.7 | 435 | 494 | -11.9 |
2.绿豆 | 682 | 696 | -2.1 | 69 | 73 | -6.1 |
3.红小豆 | 147 | 160 | -8.0 | 10 | 10 | -3.4 |
4.其他豆类 | 7584 | 7845 | -3.3 | 1713 | 1796 | -4.6 |
(三)薯类折粮 | 18259 | 18881 | -3.3 | 2246 | 2335 | -3.8 |
(四)薯类合计 | 18259 | 18881 | -3.3 | 11231 | 11677 | -3.8 |
1.马铃薯 | 1535 | 1585 | -3.1 | 1190 | 1242 | -4.2 |
2.红薯 | 16724 | 17296 | -3.3 | 10042 | 10435 | -3.8 |
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万亩,同比增长2.4%。其中,油料2.63万亩,增长11%;甘蔗种植面积22.33万亩,甘蔗总产量97.19万吨,下降0.3%;中草药0.07万亩,增长0.6%。
全年蔬菜总播种面积约16万亩,同比增长4.5%;蔬菜总产量23.35万吨,同比增长6.6%。其中,叶菜类产量增长8%;白菜类产量增长5.3%;甘蓝类增长6.2%;根茎类增长4.9%;瓜菜类增长8.3%;菜用豆类增长8.1%;茄果类增长6.4%;葱蒜类增长7.5%;水生蔬菜增长5.8%;其他蔬菜7.6%。
全年园林水果种植面积36.63万亩,同比增长1.5%,其中,柑橘32.5万亩,增长1.7%;柚子2.07万亩,下降0.5%;葡萄0.18万亩,增长1.7%;百香果0.19万亩,增长3.3%。
全年实现水果总产量41.1万吨,同比增长37.9%,其中,柑类水果38.67万吨,增长40.4%;柚子1.5万吨,增长2.0%;葡萄,0.27万吨,增长9.4%;百香果0.19万吨,增长10%。
全年猪出栏10.69万头,同比下降30.3%;牛出栏1.16万头,增长9.6%;羊出栏0.67万只,增长10.5%;家禽总出栏373.91万只,增长20.8%,其中,鸡出栏367.67万只,增长22.2%,鸭出栏102.99万只,增长16.5%;家兔出栏10.19万只;肉鸽出栏1.34万只。
全年实现肉类总产量1.66万吨,同比下降12%,其中,猪肉产量0.81万吨,下降30.8%。禽蛋0.19万吨,增长24.1%;全县蚕茧产量1.23万吨,下降20.1%。
象州县2019年主要肉类产量情况表 |
|||||
指标名称 |
单位 |
本年 |
上年 |
增减 |
增速(%) |
(一)肉类总产量 |
吨 |
16622 |
18880 |
-2258 |
-12.0 |
1.猪肉 |
吨 |
8050 |
11625 |
-3575 |
-30.8 |
2.牛肉 |
吨 |
1144 |
1044 |
100 |
9.6 |
3.羊肉 |
吨 |
113 |
102 |
11 |
10.3 |
7.禽肉 |
吨 |
6719 |
5568 |
1151 |
20.7 |
(1)鸡肉 |
吨 |
4223 |
3436 |
787 |
22.9 |
(2)鸭肉 |
吨 |
2398 |
2070 |
328 |
15.9 |
(3)鹅肉 |
吨 |
98 |
62 |
36 |
57.3 |
8.家兔肉 |
吨 |
184 |
169 |
15 |
8.9 |
9.狗肉 |
吨 |
410 |
366 |
44 |
11.9 |
10.鸽肉 |
吨 |
2 |
6 |
-4 |
-61.3 |
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.81万亩,实现水产品产量1.06万吨,同比增长4.3%。其中捕捞产量465吨,下降11.9%;养殖产量1.02万吨,增长5.2%。
全年造林面积6.59万亩,同比下降15.2%,抚育面积15.41万亩,下降16.6%。
全社会木材采伐量87.73万立方米,增长15.1%,其中,原木71.94万立方米,增长20.2%,薪材15.79万立方米,下降3.6%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年末,全县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家(包括退库留基企业),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2%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37.3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2.7%;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增长1.1%,增加值增长0.5%。
在主要行业中,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5.9%;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下降29.1%,其中制糖业增长9.3%;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7.4%;木材加工和木、竹、藤、棕、草制品业下降26.3%;家具制造业增长1.4%;造纸及纸制品业下降67.8%;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3.5%,汽车制造业增长0.5%,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降33.7%。
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按行业汇总表 |
||||
行业码 |
行业名称 |
分类 |
本月增长 |
累计增长 |
1000 |
非金属矿采选业 |
大类 |
-81.2 |
-91.2 |
1300 |
农副食品加工业 |
大类 |
41.4 |
-29.1 |
1700 |
纺织业 |
大类 |
-3.6 |
-40.7 |
2000 |
木材加工和木、竹、藤、棕、草制品业 |
大类 |
-33.6 |
-26.3 |
2100 |
家具制造业 |
大类 |
277.5 |
1.4 |
2200 |
造纸和纸制品业 |
大类 |
-37.2 |
-67.8 |
2400 |
文教、工美、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|
大类 |
-100.0 |
-60.8 |
2600 |
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|
大类 |
-16.6 |
-23.5 |
2900 |
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|
大类 |
47.0 |
8.1 |
3000 |
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|
大类 |
8.6 |
-37.4 |
3600 |
汽车制造业 |
大类 |
24.6 |
0.5 |
4200 |
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|
大类 |
92.7 |
-33.7 |
4400 |
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|
大类 |
422.1 |
455.9 |
4600 |
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|
大类 |
-81.5 |
-83.8 |
|
|
合计 |
5.3 |
-37.3 |
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,重晶石下降89%,大米下降,66.1%,二氧化锰增长0.7%,人造板下降31.6%,家具下降18.4%,机制纸及纸板(外购原纸加工除外)下降57.9%,成品糖增长10.8%,茧丝下降20.4%,商品混凝土增长24.7%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5.5%。工业产品产销率96%。
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8.6%,建筑业现价增加值同比增长10.7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
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6.4%,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50.6%;计划总投资500-5000万元项目投资下降44.2%;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.3%。
从三次产业看,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3.9%,占总投资比重4.2%;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38.8%,占总投资比重22.5%;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57.3%,占总投资比重73.4%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较为明显。
从投资类型看: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。全县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5.3%,增速比前三季度放缓9.9个百分点,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8.9个百分点,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.2个百分点;二是工业投资下降幅度较大。全县工业投资下降38.8%,年内保持20%以上的下降幅度。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52.2%,工业技改投资下降46.4%;三是民间投资信心不足。全县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1%,增速低于总投资27.4个百分点,低于去年同期78.1个百分点。
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.29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0.9%。
五、国内商贸
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.1%。从消费所在地看,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.9%,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.7%。从消费形态看,餐饮类零售总额增长2.3%,商品类零售总额增长4.4%。
全年批零住餐业发展稳中趋缓。全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.1%,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.9%,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.3%,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.6%。
六、交通、邮电和旅游
公路通车里程1028.2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64.88公里,一级公路6.5公里,二级公路127.94公里,三级公里168.37公里,四级公里484.31公里,等外公路176.16公里。水路通航80.8公里。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111个村。年末实有公共汽车数量7辆,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4.9万人次。
全年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为75830万吨公里,同比增长14.1%,其中,公路客货运周转量为35767万吨公里,同比增长6.5%,货物周转量34836万吨公里,增长7.0%,货运量325.97万吨,增长7.6%。水路客货运周转量40063万吨公里,增长21.9%,货运量62.52万吨,增长26.4%。
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0197万元,同比增长81.8%,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371万元(2010年不变价),增长17.6%,电信业务总量196826万元,增长83.5%(2015年不变价)。
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00.47万人次,同比增长27.1%。其中,入境旅游者人数2650人次,同比增长4.1%;国内一日游游客人数388.91万人次,同比增长45.2%;国内旅游者人数111.56万人次,同比下降11.4%。实现旅游总收入43.03亿元,同比增长35.2%。年末全县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4个,其中3A级2个,4A级、2A级各1个。星级酒店2家,其中三星级1家,二星级1家。
七、财政、金融和保险
全年财政收入7.21亿元,同比增长17.6%,其中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.49亿元,增长36.5%,税收收入2.0亿元,增长21.3%;一般预算支出24.67亿元,增长6.7%,其中财政八项支出17.93亿元,增长3.7%。
年末,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5.17亿元,同比增长1.8%,较上年同期增加1.69亿元,其中,住户存款余额71.12亿元,增长8.95%,较上年增加5.84亿元;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0.48亿元,增长14.3%,较上年增加8.84亿元。
象州县2019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情况表 |
|||
|
2019年(万元) |
2018年(万元) |
同比增长(%) |
各项存款余额 |
951650 |
934794 |
1.8 |
其中:住户存款余额 |
711238 |
652827 |
8.9 |
各项贷款余额 |
704790 |
616391 |
14.3 |
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.15亿元,比上年下降10.8%。其中,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0.5亿元,下降33.3%;人身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.65亿元,下降0.8%。赔款和给付0.77亿元,比上年下降2.6%。其中,财产保险业务赔款支出0.26亿元,比上年下降1.5%;人身保险业务赔款和给付0.51亿元,比上年下降3.1%。
八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9元,增长7.9%,其中: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98元,增长6.5%,消费支出20379元,增长5.1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8元,增长8.8%,消费支出11068元,增长5.6%;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(即恩格尔系数)为34.1%,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.4%。
图2:象州县2018-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走势图
图3:象州县2018-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走势图
象州县2019年城镇居民收支情况对比表 |
|||||
名 称 |
单位 |
代码 |
2019年(元) |
2018年(元) |
增速(%) |
可支配收入 |
元 |
3701 |
35498 |
33331 |
6.5 |
一、工资性收入 |
元 |
3702 |
21982 |
21749 |
1.1 |
二、经营净收入 |
元 |
3781 |
7072 |
5636 |
25.5 |
三、财产净收入(成本法) |
元 |
3861 |
2530 |
2368 |
6.8 |
四、转移净收入 |
元 |
3881 |
3914 |
3578 |
9.4 |
生活消费支出 |
元 |
4202 |
20379 |
19390 |
5.1 |
(一)食品烟酒 |
元 |
4203 |
6799 |
6639 |
2.4 |
(二)衣着 |
元 |
4241 |
1401 |
1455 |
-3.7 |
(三)居住 |
元 |
4251 |
4041 |
3987 |
1.4 |
(四)生活用品及服务 |
元 |
4261 |
871 |
616 |
41.4 |
(五)交通通信 |
元 |
4271 |
3047 |
2817 |
8.2 |
(六)教育文化娱乐 |
元 |
4285 |
2642 |
2466 |
7.1 |
(七)医疗保健 |
元 |
4311 |
1171 |
1017 |
15.1 |
(八)其他用品和服务 |
元 |
4321 |
407 |
393 |
3.6 |
象州县2019年农村居民收支情况对比表 |
|||||
指 标 名 称 |
单位 |
代码 |
2019年(元) |
2018年(元) |
增速(%) |
可支配收入 |
元 |
3701 |
13238 |
12167 |
8.8 |
一、工资性收入 |
元 |
3702 |
3327 |
2987 |
11.4 |
二、经营净收入 |
元 |
3781 |
7127 |
7373 |
-3.3 |
(一)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 |
元 |
3782 |
4780 |
5606 |
-14.7 |
1.农业 |
元 |
3784 |
2745 |
3911 |
-29.8 |
2.林业 |
元 |
3785 |
910 |
567 |
60.5 |
3.牧业 |
元 |
3786 |
1104 |
1112 |
-0.7 |
4.渔业 |
元 |
3787 |
21 |
16 |
31.3 |
(二)第二产业经营净收入 |
元 |
3821 |
138 |
149 |
-7.4 |
(三)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 |
元 |
3831 |
2209 |
1618 |
36.5 |
三、财产净收入(成本法) |
元 |
3861 |
196 |
147 |
33.3 |
四、转移净收入 |
元 |
3881 |
2588 |
1660 |
55.9 |
生活消费支出 |
元 |
4202 |
11068 |
10482 |
5.6 |
(一)食品烟酒 |
元 |
4203 |
3777 |
3587 |
5.3 |
(二)衣着 |
元 |
4241 |
357 |
318 |
12.3 |
(三)居住 |
元 |
4251 |
2495 |
2249 |
10.9 |
(四)生活用品及服务 |
元 |
4261 |
576 |
502 |
14.7 |
(五)交通通信 |
元 |
4271 |
1808 |
1998 |
-9.5 |
(六)教育文化娱乐 |
元 |
4285 |
1169 |
1048 |
11.5 |
(七)医疗保健 |
元 |
4311 |
766 |
658 |
16.4 |
(八)其他用品和服务 |
元 |
4321 |
120 |
122 |
-1.6 |
参保情况:
截止至2019年12月底。我县参加社会保险的基本情况:1.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418人(其中: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不含离退休参保人数14468人,企业职工养老离退休人员8494人;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含离退休参保人数6606人,机关养老离退休3850人);2.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9644人;3.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344人;4.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830人。
基金征缴情况:
截止至2019年12月底。1.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保险费收入13132.14万元,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保险费收入21106.19万元;2.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保险费收入1867.47万元;3.工伤保险基本保费收入316.88万元;4.失业保险基本保费收入729.85万元。
基金支付情况:
截止至2019年12月底。1.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发放企业职工养老金25654.69万元;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累计发放养老金35570.41万元;2.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发放养老金7120.71万元;3.工伤保险发放待遇118.90万元;4.失业保险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173.32万元。
年末,全县共有乡镇敬老院11所,社会福利院2所,床位总数340张。全县特困人员1996人,其中,农村特困1962人,城市特困34人,乡镇集中供养特困人员83人,福利院入住26人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90人,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030人。全年共筹集社会福利资金为4709.25万元。
九、教育、科学技术
全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767人,高考上线率54.79%。
年末,全县有普通中学10所,专任教师983人,招生学生数5345人,在校学生15717人,毕业生5109人。其中,高中专任教师284人,高中阶段招生数1611人,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4586人,毕业生1531人。职业中学1所,专任教师39人,招生学生数388人,在校生889人,毕业生122人;小学102所,专任教师1425人,招生4269人,在校生23129人,毕业生3821人。幼儿园142所,在园儿童数12554人。享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学生34318人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%,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.99%,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.97%,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.12%。
全年教育基建投入经费1394万元,新建校舍7479平方米。
十、卫生和文化体育
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(不包括村卫生室以及个体诊所)个,其中医院14个,等级医院3个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。卫生机构床位数2066张,其中医院、卫生院床位数1101张,等级医院床位数965张;卫生机构人员数1629人,其中医生数352人;执业医师254人,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8人;注册护师护士607人。
年末,全县有文化馆一个,公共图书馆1个,总藏书量137.47千册;电影院1个,乡镇文化站11个,村级文化卫生综合楼136座,村级文艺舞台148个,年末全县村级灯光篮球场178个。县级文物管理所1个。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.4%;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.6%。
十一、资源、环境和安全生产
全县全年平均降雨量1451.9毫米;年平均气温21.1摄氏度。
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年平均浓度为59μg/m3,可吸入细颗粒物(PM2.5)年平均浓为33μg/m3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34天,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例91.4%。地表水达标率为100%。
初步统计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2.75万吨标准煤,比上年增长32.6%。单位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97%。单位GDP能耗同比增长15.98%,单位GDP电耗增长29.61%。全社会用电量5.47亿千瓦时,增长20.9%。
全年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672万立方米,用水户数18443户左右。建成区面积7.4公顷。县城污水处理厂1个(乡镇3个),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全年处理333.38万吨,垃圾处理场数1个,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.8%。
全县森林面积152万亩,森林覆盖率49.7%。全年发生森林火灾2起,过火面积51.9公顷。
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22人,交通事故损失额40.89万元。
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0人,受伤人数3人,直接经济损失85.44万元。
附言
一、注释
[1]本公报中2019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。最终以《象州县统计年鉴(2020)》中的数据为准。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[2]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。
[3]本公报中的地区生产总值、三次产业总量数据为四经普初步衔接数。
二、资料来源
资料来源: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;公路水路里程、货物运输等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;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;新农合、社会保障、城镇失业登记率等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及县医保局;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县住建局;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;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金融办;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体育局;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体育、旅游人数、旅游消费等数据来自县文体广电旅游局;卫生机构、人数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;低保、社会福利院等数据来自县民政局;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局;气候数据来自市气象局;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;森林火灾数据来自县应急局;价格、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象州调查队;户籍人口总数来自来宾市公安局象州分局,常住人口数为自治区统计局评估数据;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。
(供稿:象州县统计局 覃珍兰)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